近日,临沂高新区电子信息标志性产业链龙头企业——山东春光磁电科技有限公司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成为全市唯一上榜企业。近年来,临沂高新区坚持“服务产业抓人才、产业发展聚人才”和“一切工作到企业”的工作理念,着力实施电子、大健康、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人才强企”行动,不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型企业支撑作用,累计入选省级以上人才39人,形成“以才兴企、企兴聚才、产才融合、高质发展”的良性循环。
当好“牵线人”、做好“搭桥者”,方能助力人才和企业“双向奔赴”。临沂高新区在摸清企业人才需求、技术需求基础上,精准对接高层次人才,让人才找到满意的岗位、企业招到满意的人才。
用好清单,以才引才。建立“企业已有人才、高新籍在外人才、紧密联系的其他人才”三张人才图谱,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帮助企业对接海内外专家。今年以来,促成企业柔性合作国外及国内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专家20余人。
广开渠道,借力引才。采取机构引才、校园引才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进行中高尖端人才甄选、推荐,提供中高级人才团队引进、配置以及建设解决方案。2024年以来,帮助24家企业匹配对口高层次人才,引进国内外人才26名。
校企合作,互补共赢。为高校和企业架起“共赢桥”,带领企业走出去到一流学科高校对接,促成校企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根据企业需求,组织专家商讨技术解决方案,实现高校科研人才和企业仪器设备资源共享,联合开展研发、实验和成果转化。2024年以来,累计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关系53家,合作高校教授76人,攻克关键技术难题45项。
要想凤来栖,先栽梧桐树。临沂高新区围绕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广搭台、搭好台,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为创业团队、科技型初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干事创业的大舞台。
完善全链条培育体系。联合全区15家国营、民营孵化加速园区抱团发展,成立科技产业园发展联盟,完善初创企业培育流程、扶持奖励办法等措施,贯通“众创—孵化—加速—转化”链条。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在孵企业600余家,数量居全市之首。
打造多层级科创平台。按照“1+1+N”规划布局,整合全区创新资源,成立电子元器件公共服务检验检测中试示范基地,完善“区域创新平台+行业共性平台+企业研发平台”创新体系,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研发活动“全覆盖”,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14家、全市最多,为人才提供全周期科研支持,万人专利密度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
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发展需求,依托省级开放式大学科技园优势,与同济大学科技创业联合会共建临沂产业化基地,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与山东师范大学共建创新创业基地,联合市内高校院所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截至目前,共合作专家团队27个,转化科技成果33项。
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是增强人才吸引力的要素之一。临沂高新区持续为人才提供激励晋升、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全方位优待服务,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营造良好人才氛围。连续3年举办人才创新创业周系列活动,开展“同济科创联高校人才项目高新行”“贷你创业”助企行动、技术转移人才能力培训班、优秀人才表彰等各类活动20余场,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开展特色职称服务。用好用活专精特新举荐申报、非公经济越级申报、高层次人才直通车等优惠政策,壮大工程领域人才队伍。其中物联网及智能制造工程评审作为全省首批5个特色职称评审试点之一,累计培育集聚专业技术人才308名。
优化服务保障体系。推行科创园区免费用、人才公寓免费住等政策,认真落实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休假考察、绿色服务通道等事项,保障人才创新创业后顾无忧,不断提升人才满意度、获得感。
来源:人民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