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把延揽、造就高层次青年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制度创新引领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创新要素、配置优质资源,为山东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注入强劲动力。
打造平台,塑成服务新生态
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山东支撑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培养质量、支持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硬核”举措。2019年起,实施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正常出站后留(来)鲁工作的可直接申报正高级职称。2020年9月,印发《山东省推动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稳定合作机制的若干措施》,推出10条政策举措,这是全国首个有关博士后平台稳定合作机制的创新性政策文件。截至2020年底,山东在站博士后5100余人,累计招收博士后1.2万余人。共设立博士后站504个,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3个,科研工作站351个,具备独立招收资格的科研工作站12个,累计设立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79个。博士后设站数量及招收数量均居全国各省份第三位。
政策引领,厚积发展新动力
设立“山东省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配套设立1亿元的扶持政策,给予最高150万元创业资助和最高200万元无抵押流动资金贷款。探索开展博士后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组建全国首家融合“博士后站+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投风投机构”的博士后平台间的协作联盟。发起成立胶东经济圈博士后平台协作“1+5”联盟,支持建立全职在站博士后生活补助最低保障制度,以及留鲁博士后的接续培养使用机制。组织举办全国博士后交流活动、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搭建起学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2020年11月,成功举办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颁奖典礼、博新计划创新创业青岛峰会和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博览会等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青岛系列活动。开展“齐鲁博士后菁英人才招聘”活动,面向海内外集中发布公开招聘简章,大力宣传山东博士后政策,为精准对接海内外优秀博士后提供服务。推广《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合作框架协议》,为建立稳定合作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精准扶持,激发成长新活力
设立博士后专项资金,启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创新项目”“博士后设站招收补贴”“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等系列资助,打出政策“组合拳”,构建起更加科学完善的博士后创新创业资助体系。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者,给予每人2年60万元补贴;入选“博士后创新项目”者,给予一等10万、二等5万、三等3万资助;对经批准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不含分站),招收首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启动创新项目后,省财政给予设站单位10万元补贴;入选“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者,给予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最高30万元补贴。依托“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每年资助一定数量在站博士后到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访学交流,给予12万元经费支持。“十三五”期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香江学者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等项目共支持3200余名博士后各类经费2.89亿元。
选择山东,成就人生新辉煌
山东已经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改革红利加速释放,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赋予重大机遇,战略叠加优势进一步凸显,广阔山东,大有可为。面向“十四五”,山东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度结合优势学科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博士后事业发展,畅通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渠道,切实发挥好博士后青年人才战略支撑作用。我们热切期盼着各界青年才俊看见山东、选择山东,来山东施展才华,在山东建功立业,成就人生辉煌!
注: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山东博士后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