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 正文
美国白蛾宣传稿
   发布日期:2010-08-16

  美国白蛾原产北美地区,广泛分布于美国北部,1979年传入我国,1982年传入我省,2004年后,进入一个快速蔓延期,我省大部分地区普遍发生,2007、2008年,呈急剧蔓延扩散态势。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繁殖力强、传播快、食性杂、食量大、寄生范围广,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300多种。
  一、美国白蛾的主要特点
  一是食性杂,可危害包括林木、果树、花卉、农作物和蔬菜在内的300多种植物;
  二是繁殖量大,一头雌蛾一次可产卵800~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
  三是适应性强,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15天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危害;
  四是传播途径广,一年四季均可随各种货物、交通工具等做远距离传播;
  五是危害严重,爆发时可在一夜之间吃光一片果园、绿色植物;
  六是严重扰民,老熟幼虫有进入农户、居民家中以及公共场所寻找食物和化蛹场所的习性。
   二、危害的主要植物及危害的程度
  美国白蛾危害的森林植物和农作物达300多种。主要危害园林植物为白蜡、桑树、悬铃木、白榆、紫叶李、樱花、苹果、海棠、柳树、李、山楂、杏、木槿、刺槐、加拿大杨、沙枣、桃树、蔷薇、连翘、丁香、菊花、大丽花等,其中白蜡、桑树、法桐等树种为其最喜食树种。该虫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进行危害,爆发时可在一夜之间吃光一片果园、绿色植物,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死亡。
   三、生活史
  美国白蛾一年可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第一代幼虫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下旬进入幼虫孵化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 危害盛期。第二代幼虫在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上旬至9月下旬是第二代幼虫危害期,本代幼虫一直可取食延续至9月下旬。9月下旬开始陆续下树化蛹越冬,但有部分第二代幼虫提前化蛹,羽化出第二代成虫,并能产卵,第三代幼虫在9月中下旬发生,第三代和发育较晚的第二代幼虫经历6-7龄,老熟后(9月中旬)爬到树干老皮下、树下的枯枝落叶层、砖瓦缝隙中或地表土内吐丝结茧,化蛹越冬。来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是羽化盛期,成虫寿命一般4-8天,产卵后很快死亡,卵产下后经7-10天孵化幼虫。
  四、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本身的飞翔和爬行能力有限,只能做短距离传播,其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交通工具的运载来实现,其特点是:(1)传播时间:一年四季都能传播,7、8、9月三个月最多,因为这期间是美国百蛾两代交替发生较多,是传播蔓延的盛期。(2)传播货物:几乎所有货物都能携带美国白蛾,但以农林、渔业产品为最多,尤其是木材、水果、草纸品、海产品及包装物。携带疫情的机会与货物存放地点有关,一般存放在居民庭院、建筑物周围的货物比空旷地存放的货物携带疫情机会多。(3)传播工具:海、陆、空所有的交通运输工具都能携带传播疫情,但以带货的车、船、飞机携带疫情可能性最大。(4)传播虫态:美国白蛾的卵、幼虫、蛹、成虫都能随着交通工具及其货物进行传播,其中以蛹、老龄幼虫传播距离最远,这是因为第二代(越冬代)蛹期长达6-7个月,老龄幼虫耐饥力强,在没有食料的情况下能存活13-15天。另外,在成虫期和网幕期也能随大风作较远距离的传播。
  五、防治方法
  (一)成虫期防治
  1、人工扑杀成虫。成虫蛰伏在树干下部,飞翔能力不强,可采取人工直接捕杀的方法扑杀成虫。具体时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防越冬代,6月下旬至7月中旬防第一代,8月上旬至8月下旬防第二代。要特别注意臭水坑、牲口圈、猪圈、养殖场、卫生条件差的厕所等周边的树木。
  2、诱杀成虫。利用美国白蛾的趋光性,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区,用诱捕电击灭蛾灯、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在成虫发生期诱杀成蛾。该方法还可以为虫情测报提供依据,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害虫的羽化情况。
  (二)幼虫期防治技术
  1、人工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2--3龄网幕盛期,每隔2--3天仔细寻查并剪除幼虫网幕。剪网时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及散落在地上的幼虫立即集中烧毁。工作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虫网幕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因为美国白蛾的繁殖量比较大,此时消灭一头幼虫,相当于秋天消灭两亿头。其次是对第二代幼虫(7月上旬--下旬)和第三代幼虫(9月上中旬)随时剪除网幕。
  2、树上喷药防治。树上喷药防治要以抗生素类农药、植物源杀虫剂、仿生制剂等新型化学防治药剂为主,严禁使用剧毒农药。树上喷药防治每代2—3次,可采用人工喷洒、飞机喷洒等方式.
  (1)抗生素类新型农药。该类农药以阿维菌素为代表。其杀虫机理为阻断害虫运动神经信号的传递,使害虫麻痹而死。具有速效、高效、环保的特点。
  (2)植物源杀虫剂。该类药剂是以植物为原料制备而成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环保等特点。目前,可选用烟参碱乳油和苦参碱杀虫剂等。喷雾防治2~3龄幼虫,幼虫死亡率可达99%以上。
  (3)仿生制剂。仿生制剂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优点。其杀虫机理主要是药物与虫体内分解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目前,常用的仿生制剂主要有灭幼脲Ⅰ、灭幼脲Ⅲ、米满、卡死因、除虫脲、杀铃脲等,主要用于美国白蛾2--3龄幼虫的防治。
  (4)病毒类生物制剂。目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应用较多,它对美国白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且为专性寄生。防止效果在93.7—99以上。由于病毒制剂显效相对较慢,防治的最佳时期为幼虫2--3龄。
  (5)细菌类生物制剂。美国白蛾细菌类生物制剂主要以苏云金杆菌等杀虫剂为代表,对美国白蛾各龄幼虫均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无公害。
  (6)低毒农药防治。美国白蛾不耐药,按正常配比喷药,只要喷匀喷透就能取得理想效果。
  3、打孔注药。有打孔注药机的单位可以在各代的幼虫期进行打孔注药防治,现在主要用药为氯胺磷30%乳油5—10倍液。使用方法:首先根据树的大小在树干基部打45度角2—5厘米深的孔2—3个,每个孔注入药液2—5毫升,注药后用泥将孔堵死。一般2—3天可以见到效果。
  4、喷烟防治。美国白蛾发生严重的片林可用烟雾机喷烟或释放烟剂防治。喷烟作业应在无风天气早9点以前,下午5时以后进行。防治时间同喷药防治时间。
  5、围草诱蛹。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至1.5米左右处,用谷草、稻草、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围草中化蛹,然后在蛹羽化前解下围草集中烧掉。因第三代幼虫下树化蛹越冬期长,解除草把时间充分,利于组织发动,能极大降低来年虫口密度,所以该方法特别适合第三代老熟幼虫防治。时间为:9月中旬绑完,11月底前解除烧掉。解除草把时要注意用包袱铺在树干周围以防止蛹散落到地下,同时要注意清除粘在树皮上的虫蛹。
  6、涂毒环。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m左右处,用废机油或废柴油和菊酯类农药按1:10—15的比例混合后,涂于树干上,宽10cm左右,老熟幼虫下树爬过后中毒死亡,效果良好。具体时间为:6月中旬防第一代。7月底防第二代。9月中下旬防第三代。该方法在幼树上慎用。
  7、绑毒绳。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将草绳、麻绳等在药液内浸泡后制成毒绳绑于树干杀灭幼虫,效果良好(药液配比及防治时间同上)。
  8、释放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蛹期重要的寄生蜂之一,群集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内,以寄主蛹中的营养物质为食。其卵、幼虫、蛹期均在寄主蛹体内度过,在发育至老熟幼虫期时将寄主杀死,在寄主的空蛹壳中化蛹,成蜂羽化后咬破寄主蛹壳飞出。
  (1)野外释放技术。防治时可采用淹没式释放法。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分别放蜂1次,放蜂量为美国白蛾幼虫数量的3—5倍,该小蜂能迅速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并发挥持续防控作用。
  (2)周氏啮小蜂在自然界中的种群延续。在林区一般有多种常见的林木食叶害虫,如柳毒蛾、榆毒蛾、杨扇舟蛾、春尺蠖、大袋蛾等,都是周氏啮小蜂的转主寄主。小蜂一年发生7代,而美国白蛾一年只发生3代,因此小蜂除寄生美国白蛾蛹外,其余世代在其他寄主的蛹中寄生,这些寄主的蛹期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阶段相互衔接,从而保持小蜂的世代延续和各代的种群数量,达到对美国白蛾的长效控制。
  (三)蛹期防治技术
  1、人工挖蛹。于美国白蛾蛹期在树洞、树皮缝、枯枝落叶、树周围建筑物缝隙、砖石瓦块及屋檐下挖蛹并集中消灭。
  2、焚烧枯枝落叶。秋冬季美国白蛾下树化蛹后,将树下落叶堆积焚烧,能部分杀灭未入地在树下草叶中化蛹的虫蛹。时间应在10月底后。焚烧时要注意远离树木,以防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