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高新区以开展“科技创新年”为抓手,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动力,坚持“科技兴区”的指导思想,大力提高全区科技意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科技管理,为全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区内外产学研合作日益频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进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大力推进了全区产业化步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今年1—10月份,高新区共有62家企业的84个项目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4%,与去年同比增加了近3倍,其中创业园区产学研项目30项,约占项目总数1/3。合作对象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西安交大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覆盖范围广泛分布在海洋生物制品、金属表面处理、电动汽车、新材料、电子元器件、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领域,初步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技术创新模式。
高新区建立和完善了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和保障机制,积极构筑科技人才聚集高地。今年1—10月份,全区引进高端人才48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14人,高级职称16人。截至目前,全区共引进高端人才274人,其中博士22人、硕士54人,高级职称198人,孵化园区引进55人,占全区总数20%。今年引进的专家型人才,是以往同类型人才保有量的1.5倍,其中来自美国、俄罗斯的留学生3人,共开展技术合作项目21个,其质量和数量为历年来最好水平。
以国家级创业中心为平台,孵化园区大力宣传创业创新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业和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人才引进基金、孵化器种子基金、专家公寓等政策激励作用,积极搭建创新载体,以建设省市共建留学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和启用创新大厦为契机,建设有特色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筹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人才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科技孵化项目引进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今年1-10月份,共引进科技项目66个,超额完成全年50个项目的任务目标,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项目28个,入驻创新大厦的项目31个。目前,科技孵化园区已吸引和培育科技孵化企业341家,目前在孵企业156家。孵化企业中有近40%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累计达到177项,知识产权总数已占到高新区知识产权总量的80%以上。在孵企业中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的企业有26家,涉及近30个高技术项目。
为充分反映高新区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为申报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作准备,上半年,高新区组织筛选出春光磁业、沂星电动汽车等13家企业取得的21项优秀科技成果申请科技成果鉴定。11月12日,由临沂市科技局组织并主持的“电子信息科技成果联合鉴定会”在高新区召开,这是临沂市首次规模最大的科技成果鉴定会,邀请了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大学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中瑞电子、龙立电子、沂光电子等4家企业的7项科技项目进行了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鉴定,7个项目全部通过了鉴定。其中,“片式电感器用磁导率为 2600的低温烧结NiCuZn铁氧体材料”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力绝缘子烧结密封端子板”、“液晶显示器用高性能ZP45MnZn铁氧体材料磁心”等6个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9项新产品通过科技成果鉴定,9项科技成果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较高,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