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驱车行走在临沂高新区的城乡之间,大街上干净整洁,农家院窗明几净,群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派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
今年以来,临沂高新区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建设富裕美丽文明的生态家园为目标,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和倡树文明新风工程为总抓手,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抓手,大力提高群众收入水平。高新区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强基础、重民生的根本,积极推动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形成南部万亩生态种植示范园区、中部桂花产业园区、西部万亩药材种植基地、林果黄烟种植基地,北部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花卉种植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目前,全区建有市级优质农产品基地14个。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截至目前,全区共流转土地2559亩,建立专业的合作组织26家,其中金叶黄烟专业合作社被临沂市政府评为先进示范社。同时,在农村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123元,同比增长14.5%。
以“三城”建设为依托,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长期以来,高新区农村环境脏乱差,群众居住条件艰苦,为了有效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高新区通过商贸地产项目来带动旧村改造,推进城镇化。目前正在建设的“三城”,就是高新区大手笔规划的提升群众居住质量的有力依托。“三城”分别是指盛世沂城、中部新城和西部新城。“盛世·沂城”由浙江台运集团投资20亿元,体量100万平方米,集中开发旧村拆迁腾出的800亩土地;一期工程10万平方米已于10月份全面竣工。“中部·新城”由福建康特集团投资26亿元,体量130万平方米,占地1400多亩,整体拆迁3个城中村,项目已于6月底开始动迁。“西部·新城”由浙江瞿州名门集团投资80亿元,整体拆迁古城等7个村庄,占地4500多亩,建设500万平方米的城市功能综合体;项目一期还建区270亩已拆迁完成。“三城”建成后,近万名群众将搬进楼房,居住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高新区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辖区内乡村的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综合整治。把“五化”工程建设作为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区52个行政村(社区)中,51个村居社区全面完成了“五化”工程。环卫保洁全面到位,高新区的每个行政村、社区分别建立了3至5人的专业化保洁队伍,每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不少于30人的专业保洁队伍。目前,全区组建起保洁队伍63支,专业保洁人员400多人,乡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建设率达到了100%。突出抓好主干道的环境提升工作,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22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5万株。彻底整治沿线村居驻地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先后共出动人力3000多人次、车辆260多台次,清理各类垃圾800多吨。
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平台,大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高新区把文化惠民作为民生事业来抓,近几年,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截至目前,罗西办事处和马厂湖镇全部高标准扩建和装修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新购置文体娱乐器械100余台套、图书17200余册、新配微机35台,并配备6名操作熟练的专业人员,方便群众通过网络分享文化发展成果。乡镇综合文化站坚持每月开放24天,每天定时开放6小时,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开放时间,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文体娱乐需求。44个村庄全部建设了农村文化大院,30个村配套建设了农家书屋,十几个村建设了农村文化广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大力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高新区广泛宣传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开展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农民争当“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和“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使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融入到千家万户。组织农民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今年以来,村庄先后开展相关活动60多次。努力做好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帮扶工作,高新区现有各类志愿者1000多人,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多次,1万多人受益。
谈及今后的工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玉洪说:“我们将按照建设‘绿富美生态家园’的要求,以时不我待、奋勇当先的精神,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让高新区的群众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精神更加焕发,为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