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付然锋王永超通讯员周升海盛丽)7月7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全体与会人员在高新区现场观摩时,被高新区新型工业产业项目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模式、速度和质量效益所折服,纷纷发出赞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新区科学规划并组织建设了八大产业园区,招大引强,迅速将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项目集聚起来,加速形成集群优势,为经济跨越赶超注入强劲动力。
眼下虽是酷暑时节,但在高新区6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里,项目建设抢工期、赶进度,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园区已签约项目10个,8个正在建设,总投资41.6亿元,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利税16.8亿元。投资12亿元的普正药业中成药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了GMP生产车间、展示中心、提取车间、GSP仓库、科研中心等,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GMP生产车间正在安装设备,今年9月份将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利税7亿元,整体规模将进入全省中药生产企业前三强。”公司总经理李欣介绍。
在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同样是紧张的建设场景。由格力电器凌达压缩机配件有限公司投资投资11亿元建设的格力空调临沂格凌精密机械制造项目,铸造车间、精加工车间、办公楼、公寓楼正在紧张施工,预计明年6月建成投产。“全部建成后,年生产各种空调压缩机配件4800万套,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2.8亿元,力争3年内建成空调压缩机整机生产基地。”园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吴宇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入园项目建设速度,同时依托西气东输总站气源优势,全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争取通过2到3年的努力,园区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清洁能源型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高新区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专业产业园区具有资源要素集聚、产业特色明显、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等优势,是实现高新区高效集约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新区按照产业总体布局和“区域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品牌化”的思路,加快搭建产业发展载体,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把各类产业园区作为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完善配套设施,搞好功能分区,规划编制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科技商务、工业物流、生态旅游八大产业园区,促使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能量向园区集合,走经济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产业化之路,形成产业链完善、优势突出的新兴产业专业化区域和产业聚集带。
如今,以电动汽车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以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LED照明产品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制药、生物工程、医疗器械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以铜钨材料、超高压连接器、石英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以植保机械、数控机床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在一批核心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在一批新落户的大项目好项目牵引下,正加速形成五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成为今年以来带动高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力量。在优势产业集群的强势拉动下,高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上半年技工贸总收入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工业总产值增长45%、工业增加值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招商引资合同额增长165%、企业研发投入增长4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2.8%,增幅全市第二位;2个乡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78%和6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投资占比分别达到33.5%和60%,均位居全市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