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萍 通讯员 盛丽)高新区按照全市“四三二一”发展思路和科教兴市战略要求,大力实施“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战略,坚持以创业创新推动转型发展,以科技研发推动产业提升,着力营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区域创业创新能力迈上了新台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投资占比一直位居全市首位。在全省20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半年指标通报中,10项增幅指标,临沂高新区有7项第一,3项第二。
孵化沃土,引领创业创新
坐落于高新区的临沂科技创业园,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她像一座博大宽阔的创业温室,抚育着一朵朵创新之花,放飞着一个个创业梦想。创业园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市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拥有电子信息孵化器、生物医药孵化器、综合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和功能配套区,可满足企业研发、中试和产业化不同阶段的需求。进驻企业可享受房租减免、专项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并享有物业管理、办理注册登记、商务、企业培训、策划、投融资、技术和产品鉴定等全方位服务。园内拥有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临沂研究中心、临沂市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临沂分中心、山东省云计算中心临沂分中心、柔性制造中心、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等6大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分析测试和技术支持。与临沂大学合作共建了区域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4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个。
截至目前,创业园累计吸纳培育企业526家,毕业企业89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00多项,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20多项,开发新产品200多个,取得科技成果150多项。
人才汇聚,支撑创业创新
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临沂高新区,招才、引才、爱才、惜才,设立了人才发展基金,资助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对成绩突出的人才和引进单位实行奖励,优先解决人事代理、亲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专家公寓,正在成为人才集聚的魅力之区、创业创新的一方热土。
目前,高新区已经吸引46名博士、教授来此创新创业,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62家,与国内3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等院所在创业园设立了研发基地。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施国强教授、达拉斯州德克萨斯大学周令文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曹文斌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国清教授等高科技人才的大量涌入为临沂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全区已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36个,组建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综合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据统计,全区纳税前100强中,同比税收提高最快的都是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投资占比一直位居全市首位。
高效服务,助推创业创新
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培植骨干企业的实施意见》、《促进企业上市和股权挂牌的意见》等一系列强效措施,通过扎实开展服务企业“四比四看”、政策措施落实年等活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对全区122家重点企业,实施领导包扶,重点培植55家骨干企业,助推企业快速膨胀。
新改造的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进驻职能部门25个,服务窗口72个,能够集中办理128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现了投资项目的集中审批、高效服务。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的14项政策、26条服务措施,设立了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孵化器发展种子基金和战略人才引进基金,成立了科技企业贷款担保联盟,引入科技投资和证券机构,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绿因工贸、太合食品两家企业进入主板上市资源储备库,中瑞电子、海纳电子、春光磁业、卫康集团等四家企业已完成“新三板”挂牌的前期工作,掌中宝信息技术、亿盛铝业、博胜动力、亚特生物等4家企业成功挂牌。
创新点燃奋斗激情,创业成就美好未来。在这里,创新有激情,创业有保障。高新区儿女的足迹记录的不仅是艰辛和汗水,更是成绩和荣光。面向未来,临沂高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励精图治,勇往直前,全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转型升级的引导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