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然锋 通讯员 盛丽)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而大企业则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筑牢工业支撑,高新区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骨干企业梯次培植计划,以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促进工业经济大发展,改变全区骨干企业“群山少峰”的被动局面。
今年初,卫康生物顺利从临沂科技创业园走出,投资2亿元建设全市第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科技孵化基地。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7800万元。目前,1栋综合楼、3栋生产车间已完成。中瑞电子投资3.6亿元开工建设的新型高性能电子材料项目,成为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中国与白俄罗斯国家间项目,入选省自主创新专项。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利税1.7亿元。如今,中瑞电子已由当初一家年均产值100余万元的孵化企业成长为注册资本3000万元,集研发、生产、销售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贸出口受阻等不利情况,绿因工贸充分发挥企业转调创主体地位,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投资3.5亿元,扩大产能500万条,形成了年产高档毛毯2000万条的生产能力,公司主导产品产销逆势上扬。
卫康生物、中瑞电子和绿因工贸项目,成为高新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企业规模膨胀的典型代表。今年以来,高新区根据全市“10+6”产业发展要求,以骨干企业培植为着力点,突出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招商选资、资本运作、市场开拓、企业管理、两化融合等关键环节,在全区筛选了122家重点企业实行领导包扶,对55家骨干企业实行点对点包扶、“一企一策”专项培育,集中资源,优化环境,分类指导,落实责任,加快培植终端高端型、技术创新型、行业引领型、龙头带动型、职业管理型“五型”企业,不断提高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支撑力、持续发展力,带动全区工业经济科学跨越发展。今年有13家企业成功列入市“双50”培育计划,12个项目列入市百项重点技改项目,23个技改项目完工投产。截至目前,全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6家,达到160家;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8家,达到100家,其中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3家。
全面致力于营造高效快捷的发展环境,实行企业运行“绿色通行证制度”,切实解决项目施工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骨干企业加速扩张提供高速绿色通道。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25个职能部门的72个服务窗口能集中办理128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制订出台《关于加快培植骨干企业的实施意见》、《促进企业上市和股权挂牌的意见》,健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入科技投资和证券机构,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助推企业快速膨胀。目前,中瑞电子、海纳电子、春光磁业、卫康集团4家企业已完成“新三板”挂牌的前期工作。11月5日,掌中宝信息技术、亿盛铝业、博胜动力、亚特生物等4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芙蓉家纺大力实施品牌提升和资本运营战略,成功收购美国“安睡宝”品牌,并与上海同华鼎融进行股权投资合作,吹响了挂牌上市、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和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