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高新区800辆公共自行车亮相试运营,让很多老百姓感到欣喜。“阳光明媚的日子骑着车去上班,沿途不仅可以领略咱高新区的美景、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还锻炼了身体,而且上下班时间出门再也不用担心交通拥堵了!”提起这公共自行车,家住阳光花园的赵亮赞不绝口。
为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绿色出行方式,高新区在主城区率先推行公共自行车运营系统,一期投入公共自行车800辆,设置34个站点,安装900个锁车柱,主要分布在学校、医院、超市、小区、单位门口,于2014年12月30日开始售卡。该系统运行由专业公司负责,实行专业化、智能化管理。为确保运行顺畅,高新区还成立了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中心,并设立2处便民售卡点,方便群众办理。
改善民生,一直是高新区历年来的工作重点。去年以来,高新区加大民生事业投入,财政支出重点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达到3.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7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财政支出达到4181元,同比增长20%。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高新区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组织实施了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社会安全、环境整治等30件惠民实事,大幅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按照国家和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的验收标准,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学校标准化水平,全区累计投资15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去年10月份,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积极做好民政优抚、社会保障工作,建设中心敬老院,成立慈善总会,健全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疾控中心、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和罗西卫生服务中心,提高新农合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落实各项为民解困政策,提高了低保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有力保障了2164名农村低保对象、404名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以载客营运三轮车、电动四轮车政治为重点积极做好中心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全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建成启用了集消防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龙湖消防主题公园。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构筑城乡环境新面貌。高新区投入3.8亿元,配合市里做好西外环、临西九路拆迁补偿工作,实施湖西路、俄黄路等16.4公里的道路建设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0.2万平方米,新敷设供暖管道3.7公里,有力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确定了三年计划两年建成目标,其中2014年完成投资9500万元,建设5所学校、幼儿园,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加快敬老养老服务设施和政务服务网络建设,投资1700万元新建了1所区级敬老院,投资1100万元新建了6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投资2.4亿元实施老龙沟生态整治和南涑河水污染治理工程,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不断提升。扎实做好城市扬尘整治工作,对区内各建筑工地进行拉网式巡查督导,按照“6个100%和一个摄像头”的标准,严格要求各建筑工地落实扬尘治理措施。
此外,高新区选择了条件成熟的苑庄社区、东朱隆社区、前崔庄社区二期片区、西朱隆社区、坞南庄社区、潘庄社区共6个棚户区作为去年首批次实施改造的项目,当前各项目进展顺利。全区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加快了村居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从2014年开始,高新区按照每年每个村平均5万元标准列支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加大村级公益事业投入,从去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去年已完成投入1050万元,建成村级公益事业项目69个。
今年,高新区财政支出重点将进一步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有望达到72%以上。加快教育、卫生、文化、敬老养老、社会稳定、城乡环境等民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城郊型、设施型、效益型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收增效、农民增收,让全区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王永超 付然锋 增鹏 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