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 正文
临沂日报:高新区为民实事做到百姓心坎上
   发布日期:2015-09-29

如今,走进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的校园,人们总会被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餐厅、开阔漂亮的操场、天真活泼的笑脸所吸引,想不到的是,一年前这所学校还跟区实验中学挤在一个校园。“孩子能在这么漂亮的学校上学真是太好了。”外来务工家长王梦语对自己孩子一入学就在标准、规范的学校学习感到非常开心。

一盏路灯、一间卫生室、一所新学校、一处农贸市场……高新区从一件件实事做起,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将惠民举措悄然洒向城乡,努力做到了“每一件实事,都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息息相关,都落实在群众的心坎上”。

民生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但没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想更好地发展民生只能是空谈。近年来,高新区每年均保持七成以上财力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高新区决定对全区所有村按照每年每村平均5万元的标准,列支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群众反映强烈、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连投三年,目前已完成200余个项目;研究制定了《村干部补贴报酬管理办法》,策划实施了147个公共服务项目。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跟时代同步、与发展相随的渐进过程,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高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道路27条,累计铺设燃气管网260余公里,实现供暖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对13条主要道路进行绿化提升。全力改善居住条件,坚持通过项目带动旧村改造,加快园区拆迁改造步伐,已有2228户居民住进新改造小区。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对全区220万平方米道路及150万平方米绿化带进行全方位保洁;规范农贸市场管理,建设新市场、改造提升旧市场,逐步取缔马路市场,推动商户由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开创了共建共管的新模式。搞好生态环境修复,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推进污水入网工程,实施老龙沟、燕子河、南涑河流域综合提升工程,同时全力做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前完成了“万亩丰产林”建设任务,植树造林、绿化荒山16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

惠民生,就业为基础,增收是关键。今年以来,高新区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进镇街”活动,广泛实施就业技能培训。马厂湖镇的杜元友通过参加创业培训“进镇街”活动,免费学到了相关开店知识。跟杜元友一样享受此项惠民措施的,在高新区还有很多。近三年来,该区为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提供职业技能培训9000余人次,提供创业培训1000余人次,为69户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690万元。组织“金蓝领”考试培训,今年上半年培训电焊工技师39人。开展“春风行动”、“农民工援助月”以及各类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600余个。

民生改善,力量来自创新,在全市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高新区更是如此。该区强化民生保障,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实施意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等科技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民生科技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为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示范。

民生工作承载着重要使命,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量。如何回应民意,高新区正在用实际行动彰显应尽的责任、应有的气度。(记者 曹鹏飞 通讯员 徐菲)【《临沂日报》 2015年9月29日 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