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 正文
临沂日报:高新区扎实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发布日期:2015-11-16

今年以来,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早部署,早研究,早安排,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在组织领导、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市政设施水平。高新区统筹推进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供水排水、供暖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近几年,高新区累计投资32亿元,对科技大道、双月园路、双月湖路、206国道等十余条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修建、改造道路45公里,安装路沿石80公里,铺设人行道板78万平方米,沿路绿化面积146万平方米,全区形成了“五纵六横一环”的道路主框架。投资2.4亿元,建设了总面积800亩的龙湖公园。全区绿化总面积达29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1.62%,人均公园面积23.4平方米,高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提高城市服务能力。投资800多万元,对湖西崖农贸市场、西墩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提升,全面达到创卫标准要求;兴隆路农贸市场和大白衣庄农贸市场扩建改造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中。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天网”工程,在全区68个村居推行“一村一警”模式。率先推行公共自行车运营系统,一期投入公共自行车800辆,设置54个站点,累计办卡4200张,累计骑行量21万人次。推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铺设供水管道39公里,实现年供水量1200万立方米。27个居住小区接入了天然气,25个小区实现集中供暖。投资1700万元新建了1所区级敬老院。规划建设社会福利中心、香樟园老年护理中心、人民医院老年公寓等项目,总投资6000余万元。
    完善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两年完成了7个高标准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文化广场20处,全区文化广场达到43个,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改建和扩建农村文化大院15处、农家书屋近50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新建乡镇历史纪念室1个、乡村大舞台18个,新增基层文化辅导基地4个。
    大力推进“四德工程”建设。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用于善行义举四德榜的修建、完善,全区现有行政村和社区全部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和赡养老人公示栏。扎实开展“高新楷模”评选活动,今年7月开展了第二届“高新楷模”评选,20位当选。“一村一年一场戏”全部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扎实推进,已经放映电影160场,受众达到2万余人次,覆盖所有自然村。大力发展民间艺术队伍,组织文艺骨干成立了30余支群众广场舞蹈队伍,今年6月,举办了首届广场舞大赛。积极开展书法教育进校园活动。高新区美术家协会开展了送艺术到基层活动,把书法、绘画艺术送到了20多个村居,带动吸引300多人成为业余书画爱好者。同时,高新区还开展了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廉政书画展、象棋比赛等文化活动。
    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目前“志愿服务社区行”活动已举办15场,受益人群6000余人。推进“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今年以来已经推选身边好人260名。同时,利用好“道德讲堂”,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截至目前,全区“道德讲堂”共开讲36次。建立文明单位与困难道德模范结对帮扶机制,全区10个文明单位与20户道德模范结对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了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完善了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两年来,高新区累计投资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2所、幼儿园8所,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投入2800万元配置了各种教学设备,实现了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去年通过了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验收。同时,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记者 付然锋 通讯员 张小璇)【《临沂日报》2015年11月16日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