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 正文
临沂日报:创新驱动 内强外拓 发力赶超——2015年高新区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精彩答卷
   发布日期:2016-01-19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和建设“大美新”临沂的总要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总抓手,内强外拓,发力赶超,加快“一城八区”建设,全力打造临沂未来生态科技城,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科技创新、环境面貌、民生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新突破,呈现出科学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2015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增长10.3%。实现进出口总额5.41亿美元,其中出口5.13亿美元。

经济质量效益稳中有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5亿元,增幅17.2%,增幅全市第一,税收占比达88.8%。其中,国税收入1.2亿元,增长3.2%;地税收入5.4亿元,增长25.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48亿元、利税22.1亿元、利润32.2亿元,分别增长20.4%、21%、15.5%和12.5%。其中,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四项指标增幅均在全省12个国家高新区中稳居第一。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2%,提高1.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均增长23%以上,远高于传统产业增速。

强化内外招引工作  “三引一促”成效显著

高新区坚持把“三引一促”工作作为全区加快科学跨越发展的主引擎,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将引资引智引技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全党抓经济、全员抓项目、全社会抓招引的浓厚氛围。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国内外龙头品牌企业,突出产业招商,增强经济发展的外向度,着力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突出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的建链、补链、强链项目。

去年以来,全区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个,合同引资额150亿元,到位资金71.5亿元;引进千人、万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及相当层次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名,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30名,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68名;引进国际领先技术1项、国际先进技术4项、国内领先技术5项、国内先进技术20项、其它急需技术19项。其中,目前已签约落地过20亿元项目3个,过10亿元项目6个。

 强力跟进重点项目  “二次创业”步伐加快

高新区在全区筛选了50家骨干企业和50家创新成长企业,实施“双五〇”企业培植工程,推行领导干部包扶机制,实行点对点包扶、“一企一策”专项培育,鼓励引导企业家和创业者积极寻求战略合作、强强联合,加快资产并购重组,实现裂变式发展。去年以来,全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53家,占规上企业总量的73.2%,过5亿元企业26家,过10亿元企业9家,过30亿元企业1家,均创历史新高。大力实施“百企百项百亿”技改工程,共组织实施技改项目102个,其中列入市百项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6个。

对重点骨干企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在人才、资金、土地和用能指标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实施差异化重点培育。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扶责任制,不断调整优化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力促审批提速、服务提质、效率提高。去年以来,共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164.45亿元,开工率100%,全年投资完成率达120%。实施区级重点项目61个,总投资311.7亿元,开工率96.7%,全年投资完成率达115%。

加快企业上市挂牌步伐。去年以来,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挂牌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0家,新三板挂牌数量全市第一。其中,亿盛融资公司成为我省首家、全国第二家民营担保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宝利融资公司成为我省第一家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民间融资服务公司,并在全省民间融资机构分类评级中获评A+。区内10余家企业与中介机构签定了上市挂牌保荐协议。

 坚持科技兴区强区  创新创业活力显现

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高新区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扶持科技企业壮大的政策措施。设立了1000万元的孵化器种子基金、1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和8000万元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积极打造“众创空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广阔舞台。

建立起“科技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科技产业园”配套延伸的大孵化格局,孵化总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为全市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孵化成果惠及全市。去年以来,高新区获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2项,其中省重大专项2项;获市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一等奖3项。新增专利申请286件、授权152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万人专利拥有量居全市第一。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家,目前总量达到35家,居全市第一位。获批市级磁性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联盟。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创新企业)3家、市级4家。

开展科研合作。中瑞电子与白俄罗斯、博胜机械与美国霍尼韦尔和意大利Favaro、海纳电子与德国菲尼克斯和日本京能国际开展国际合作。位集聚创新人才,高新区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引进基金,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院士、万人计划专家王国中教授、泰山学者肖杰教授等42名高层次人才。获批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山东省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其中海智工作基地成为我市首家、全省首批、中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保障民生群众称赞

高新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去年以来,新修、改造道路9条、18公里,加快污水管道、雨水管线、线缆敷设,以及道路绿化、裸露土地绿化及土路硬化、安装路灯等工作,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任务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受到了全区群众的一致称赞。

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完善敬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低保、义务兵优待金和居民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居民医疗参保率达100%。去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3960人,失业转就业98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17人,组织技能培训3017人,发放各类就业培训补贴170余万元。大力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建设村级公益事业项目81个。

建立了“条块结合,纵横交错”全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查任务。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9492名老年人进行了免费健康查体,积极开展打击“两非”集中行动,扎实做好孕情跟踪服务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合法生育率大幅提高。

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限期治理的11家企业已全部整改完毕,全区68个村居全部完成土小企业清理取缔任务,钢铁产能全部淘汰,水泥淘汰落后产能160万吨,拆除西部板材生产基地燃煤锅炉267台,建陶压缩产能2500万平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四项污染物分别消减2%、20%、24%、24%。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  “结亲连心”贴心帮扶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通过组织专题党课、工作座谈会、集体学习研讨、演讲比赛、辅导报告会等活动,在全区树立“严”的标准、营造“实”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干劲。以党规党纪为抓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紧盯“庸政懒政怠政”问题,开展“强信念、固党性”主题教育活动,成立了高新区党工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巡查工作领导小组,举办了高新区首届廉政文化书画展。

深入开展“结亲连心”活动。采取部门包村、干部联户的方式和分类联系的原则,对全区68个自然村按照好、中、差进行分类,在区、镇、村逐级设立工作网格,构建了一张横到边、纵到底、定人定责的群众工作网络。活动中,包扶单位不仅要做好联系服务工作,还要协助所联系村居抓好经济发展、民生事业、安全稳定、党的建设和群众满意度等工作。发动全区各大企业与村居结对帮扶,目前已到位帮扶资金1223万元。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群众各类诉求1623件,办结1531件,办结率94.3%。

扎实做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为夯实基层、打牢基础,选派市、区35名机关干部到全区18个行政村任职,目前已协调投入帮扶资金1613.5万元,整修道路65.1公里,美化硬化道路街面20.4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卫生院1处、学校5处、科技书屋9个、文体广场15个。

 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发展环境优化提升

推行任务清单工作法,切实做到个个肩上有担子。在抓工作落实中坚持挂图作战、照单抓药,对全年工作做到每名干部人手五张清单: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分工清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清单、“三引一促”工作任务清单、部门单位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二次创业”包扶企业清单。

推行“一村一警”治安管理模式。今年6月份,面向社会从近700名大学优秀毕业生和优秀退伍军人中公开招录了68名村警,并将其派驻到全区68个自然村开展工作,切实把警力沉到基层、放到群众身边,提高群众的见警率,全力支持村警发挥“在村在居在服务,护商护企护平安”的作用,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创新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模式。为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全力帮助群众解决诉求,提高群众满意度,按照平均每个村5万元的标准列支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每个村15万元标准投资建设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连投三年。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清理、审核确定31个单位215项区级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完善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打造综合电子政务平台,提供网上预约、信息发布、咨询交流、服务评价等多功能服务。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维护社会治安大局平稳。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岗位实名制管理和专业线管理,从部门、乡镇、村居三个层面落实监管责任主体,建立基础信息台账。健全完善了2项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和19项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重点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建立安全生产联合检查机制,定期开展摸底排查,突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建立“全警联动”大巡防机制,扎实推进“天网”建设,深入开展“打黑恶、追逃犯”系列安民行动,有力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加快科学跨越发展,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带动全市创业创新、转型升级,仍然是高新区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高新区实施“三次创业”的起步之年,对此,高新区将继续紧紧围绕全市工作中心,强化标杆意识和争先进位意识,继续加快推进“一城八区”建设,全力打造临沂未来生态科技城。(付然锋 王永超 曹鹏飞 李增鹏)【《临沂日报》2016年1月18日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