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新区继续坚持把“三引一促”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实现由“要素招引”向“服务招引”转变,“政策招引”向“环境招引”转变,“招商为主”向“引资引智引技并举”转变,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突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财税贡献大的建链、补链、强链项目,努力在全国、全省国家高新区中争先进位,在全市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高新区初步确定,年内力争引进过50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项目5个、过亿元项目15个、世界500强项目2个、国内500强及行业10强项目2个。年内完成合同引资额3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0亿元,其中市外资金100亿元;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200名;引进国内外领先技术、先进技术和其他急需技术30项。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招引”、市场化招引新模式,建立“三引一促”项目库、专家库等信息资源库,强化跟踪服务,增强招引实效。
坚持质效为先,以大项目好项目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项目建设提升计划,突出重大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金融物流、棚改旧改、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坚持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努力推动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见效。全力推进106个在建项目和15个新签约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盼盼食品、鲁南高新物流产业园、嘉兴果品国际交易中心、圣光集团医疗器械等新签约项目落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在项目规划布局、土地和资金要素保障等方面更大倾斜,年内申报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5个、省级1至2个,组织实施区级过亿元重点项目54个。
坚持创新为魂,加快引才引智步伐,培育跨越发展新动能。突出科技创新政策导向。找准高新区经济发展与上级政策措施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找实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与政策措施的有效对接点,研究整合高新区创新创业政策资源优势,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放大对骨干型、创新型、初创型企业的支持效果,力争全年投入配套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吸纳社会资本5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突出创新载体关键作用。提高科技创业园和应用科学城管理服务水平,加快龙湖软件产业园和九州通电子商务孵化园、卫康生物科技园等民营创新载体建设,打造“科技孵化器——— 企业加速器——— 科技产业园”配套延伸的集团式孵化链条。科技创业园和应用科学城年内引进孵化项目70个以上。充分发挥1家国家级、2家省级众创空间的引领作用,力争年内建成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10个合作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加大投入、技术升级、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实现技术、产品和产业更新。年内实施技术创新项目80项以上,新增专利申请260件以上、专利授权150项以上。(记者 付然锋 曹鹏飞 通讯员 李增鹏 徐菲)【《临沂日报》2016年3月5日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