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 正文
临沂日报:高新区“一村一警”“零”距离服务群众
   发布日期:2016-07-12

去年6月,高新区在全市乃至全省首推“一村一警”模式,把警力沉到基层、放到群众身边,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知识宣传员、巡逻防控指导员、联系群众服务员和基础信息采集员的“五员”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年来,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每天视频点名之后,我除了做好日常监控值班工作,还不时到社区里走访、巡逻。”湖西崖东社区村警苏东辉说,他几乎每天奔走在每家每户之间,为大家提供咨询,帮助联系部门解决问题。

“大姐,电动车充电要用专门的插座,不能从楼上私自引线,这样很危险。”6月15日,在湖西崖东社区12号楼前,苏东辉提醒正从家里引线出来给电动车充电的王女士。像这样的安全隐患,苏东辉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告诫。他的认真和勤奋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小苏见天地过来,小偷小摸都叫吓跑了,社区治安环境比以前好多啦!”张大爷说。

去年初,高新区公安分局联合区组织、纪工委等部门,面向优秀大学生和优秀退伍军人,招录了68名村警。为保障村警扎得住根、稳得住心,真正铺下身子,高新区除配齐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生活设施、按时发放基本工资外,对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的村警,优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并推荐到所在村居党支部班子担任相关职务,全面营造栓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全区有68个自然村,与兰山、罗庄、兰陵等区县毗邻,社情民情和治安形势复杂,而公安干警配备却相对较少。有了村警,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短板就补上了。”高新区公安分局治安巡防大队大队长张纪光说,村警作为公安机关的辅助力量,个个都是“人熟、地熟、情况熟、信息灵敏、触角广泛”的“村村通”,成功打通了治安管理的“神经末梢”,提高了老百姓见警率,成为民警破案、化解矛盾等工作的好帮手。

沙埠庄村村警朱迪天天走街串巷,在积极向大家讲解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出色地调解了多起纠纷。一次,一村民外运渣土时,误挖了邻居家宅基地,两家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本着让大家和睦相处的目的,我尝试给他们调解,最终促成两家和解。”朱迪说,“村警就是矛盾纠纷调解员。”“‘一村一警’治安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破解社会治安管理难题的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高新区公安分局局长鲁守宏认为,村警开展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一些工作也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如丝丝春雨温润了民心、赢得了民意。(王丽玲 付然锋)【《临沂日报》2016年7月11日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