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 正文
【琅琊新闻网】6月份临沂助人为乐好人朱茂峰:手写26万字文史资料 义务教学10整年
高新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9-06-18

6月17日,由临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七家部门联合组织的“临沂好人”评选活动的评选结果揭晓,共有9位市民入围2019年6月份五类“临沂好人”榜。其中高新区罗西街道的朱茂峰被评为“助人为乐”好人。

三尺书案,翰墨飘香满校园,挥毫落纸薪火传。

一曲龙韵,悠扬朱弦动诸生,谱从空室妙音吟。

集楹联,传书法,演奚琴,纂史志……今年79岁的朱茂峰,是高新区罗西街道中石埠村人。退休后,他用翰墨奉献自己、用韵乐回报社会,义务教学长达10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以翰墨书香传递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散发着自己的霞光。

在罗西街道双月湖小学能经常看到朱茂峰老人的身影,义务为学校的孩子们教授书法、二胡,他还对乡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不仅出了不少好点子、好建议,还经常义务为群众写春联,为高新区文史资料编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9年,双月湖小学为传承华夏文明,弘扬民族文化,秉持“启迪智慧,润泽生命,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筹建楹联书法广场,朱茂峰应学校之邀义务参与筹备工作。从那时起,他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自己的特长回报社会,教孩子们书法,传承中国的书法文化。自此,朱茂峰便留在学校义务教授学生们学习书法。

玩乐器是朱茂峰的另一个特长和爱好。“从识谱开始,一步一步地学,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走。”从2014年开始,朱茂峰每周二都会到双月湖小学教授孩子们学二胡,他还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让学校老师们记忆犹新的是,朱茂峰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好,但他仍坚持带病给孩子们上课,学校老师们纷纷被朱茂峰老人大无畏的敬业精神所打动。

在朱茂峰的引导下,双月湖小学的孩子们渐渐走进了书法和音乐世界的大门。“对孩子们来说,书法并不是简单的写字,音乐也不是简单的音符,而是磨炼孩子们的心性,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朱茂峰说。

每到春节期间,朱茂峰就积极参加“送福进万家”、“送春联下乡”和“送联送福”春节送文化到社区、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等活动,现场为村民写春联、送福字,让群众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无穷文化魅力。

“罗西街道办事处东石埠村前,原有一座寺庙,名曰大圣寺(亦称大晟寺),始建于隋,兴盛于唐,为沂州四大名寺之一……”近年来,朱茂峰又先后走访罗西街道多个村落,义务为高新区整理、编纂方言俗语和高新民俗。在编纂《临沂高新区文史资料》时,作为副主编的朱茂峰,突发脑血管堵塞,他仅住院十几天后,就继续撰写。熟悉朱茂峰的人都知道,他一只眼球神经坏死,严重影响视力,且他不会使用计算机……就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条件下,朱茂峰老人克服种种障碍,手写了26万字的文史资料稿。

朱茂峰老人为了下一代不顾年事已高、不计回报、不图名利的无私行动,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热爱,不是依靠强制,更不是依靠物质刺激;他为了文化传承不辞辛苦、退而不休的奉献行为,是发自肺腑的主动和担当,不是为了名利,更不是依附虚职高帽,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无私奉献,这种奉献始终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和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

退而不休,奉献不止,老有所为。朱茂峰10年如一日,践行匠人匠心,在高新区这片热土上,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工委宣传部 徐菲 张小璇)